亚罗斯拉夫·德罗布尼:被放逐的冠军

2023年2月5日 作者 admin

1921年10月21日,亚罗斯拉夫·德罗布尼(Jaroslav Drobny)出生于彼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父亲是当地一家草地网球俱乐部的场地管理员。5岁时,德罗布尼开始接触网球,还作为球童服务过很多当时的巨星,包括早期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英雄卡雷尔·克耶鲁克斯(前世界第一,名人堂成员,并横跨多个运动领域)。

同克耶鲁克斯一样,德罗布尼也并未局限自己的运动天赋,曾获得冰球世界冠军,并在奥运冰球项目中取得银牌。而在网球领域,德罗布尼更为出色,16岁的时候,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硬地选手,能和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选手丹·巴吉大战五盘不落下风。

可惜个人的成功并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碾压,1938年纳粹德国全面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并建立傀儡政府,于是当1939年再次踏上温网赛场时,德罗布尼的国籍已经变成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二战期间,德罗布尼在布拉格一间工厂里做工,亡国奴的心情不问可知,但当战争终于结束,他却发现迎来的并非自己期待中的美好生活——他极度反感新政权将他作为宣传政治的工具,并剥夺他自由出国参赛的权利。

1947年,德罗布尼访问莫斯科,此次行程的所见所闻让他内心开始动摇,“不能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而这个时期的德罗布尼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国民英雄,他在1945-49连续五年夺得全国冠军,并在1947-48年帮助捷克队获得戴维斯杯欧洲赛区的冠军。

德罗布尼有着出色的发球,球质重速度快,成为竞相模仿的对象,据说当时的学生们发球时都喜欢高喊“看我的德罗布尼式发球”为自己壮声势,大概类似于现在的“看我的费德勒式单反”。

1949年,德罗布尼本打算在美网期间叛逃西方,但7月在瑞士比赛的时候,和他并肩战斗的戴维斯队友率先叛逃,他也不得已将自己的计划仓促提前,“随身只带了两件T恤,一只牙刷和50美金。”

伴随着叛逃的,是贫穷和孤独,德罗布尼曾试图向瑞士、美国和澳大利亚寻求庇护,都未能成功,要不是遇到了他的英国未婚妻瑞塔,德罗布尼的网球路很可能就此葬送。在多方努力下,德罗布尼先于1950年取得埃及国籍,其时埃及仍在《英埃同盟条约》治下,后在1959年才辗转取得英国国籍。大概是最大的心病已去,又或者是急于证明自己,加入埃及国籍后的德罗布尼尽管已29岁“高龄”,却开始迎来自己最为辉煌的职业期。

德罗布尼共三次问鼎大满贯单打冠军,其中法网两次,温网一次,都发生在此期间。1954年,距离德罗布尼第一次参加温网已过去了16年,在这16年里他曾两次闯入决赛(1949、1952),每每与冠军咫尺之遥却铩羽而归。而此时的德罗布尼已经32岁,早已过了通常意义中的黄金年龄,种子席位也跌落到了11号,但正是在这样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德罗布尼第三次闯入决赛。

这次他面对的是澳洲传奇巨星肯·罗斯维尔——那时还只有20岁,却已经在澳网和法网夺冠,此次首次打进温网决赛,正是头角峥嵘。但这次德罗布尼没有再让机会从手中溜走,比赛经验更为丰富的他在长达58局的四盘大战中笑到最后,帮助他在当年问鼎世界第一的宝座。这次比赛创造了多个记录,虽然听上去有点奇怪,但德罗布尼的确是唯一一位在比赛中戴眼镜夺冠的温网男单冠军(因在早年的冰球比赛中视力受损而佩戴有色眼镜),而埃及国籍也让他成为首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夺得温网冠军的非洲籍网球选手。

德罗布尼整个网球生涯都是以业余球员身份出战,从未靠网球大富大贵。退役后的他在英国南肯辛顿开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体育用品商店,直至1980年代。在老伴儿去世多年后,德罗布尼偶尔去温网看球,但更多时候默默无闻,安静生活。2001年9月13日,德罗布尼在英国与世长辞,享年79岁,所谓故土,应该也只在梦中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